新泰多措并举助力绿色转型
近年来,新泰市围绕转型升级这一发展主题,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和循环经济理念,积极推行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着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探索资源城市的绿色转型之路。
一是发展循环经济。编制了《山东省新泰市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实施方案》,积极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并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组织的评审。策划实施了3大类94个循环经济项目,推动全市化工企业向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集聚集约发展,积极构建企业内部节能减排小循环、企业间资源共享中循环和园区设施配套大循环的循环发展体系。2013年,全市资源产出率达到4600元/吨、能源产出率达到10300元/吨标准煤、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4%。新泰市被确定为全省唯一、全国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县创建城市。
二是强化节能环保。成立新上项目审核委员会,对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新上工业项目和商贸项目进行审核,严把产业准入关、投资强度关、环保节能关和亩均税收关,从源头上严控“两高一资”项目;严格落实节能环保责任制,开展总量减排、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强项目建设环境管理,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1.144吨标准煤,万元GDP能耗降为0.964吨标准煤,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超额完成年度和进度目标任务。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通过了国家技术评估。
三是优化城乡环境。统筹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全市共建成省级以上生态乡镇11个,有194个村通过生态文明村达标验收。新泰市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顺利通过了专家暗访和技术评估,实现了一次申报、一举夺牌的目标。
四是建设新型矿区。优化开采布局,在转型过程中实现矿山开采全过程控制,最大限度减少环境治理成本;把矿山生态恢复纳入转型过程中,综合治理塌陷区,因地制宜,针对性的进行土地复垦,提高矿山生态经济系统整体效益。2011年以来,先后投资4800万元,治理塌陷地面积319.5公顷。重点整治27个积存量达2152万吨煤矸石堆,解放土地面积约60公顷。累计以矸换煤产量866万吨以上,充填矸石1184万吨,地面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实现了资源再利用和煤炭绿色开采技术的整体推进。
点击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