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市算好城市转型“民生帐”
近年来,新泰市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富民、利民、惠民、安民”的总体目标,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今年上半年民生支出17.9亿元,占比达68.2%,有力的保障了社会事业建设,人民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
一是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有效推进。2011年新泰市规划制定了未来五年实现改造棚户区总面积88万平方米的目标任务。截至目前棚改已实施拆迁12833户、97.74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5.5亿元,竣工7688户、竣工面积70.03万平方米。累计发放住房租赁补贴270.38万元,完成了9226户住房困难家庭的分房工作,有效改善了住房困难户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二是就业率持续提高。以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就业渠道为抓手,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机会不断增加。2011年以来,新增各类创业主体2.19万个,带动就业5.24万人。全市新增城镇就业6.95万人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94万人次,再就业培训1.64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5%以内。2013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99%,比2010年下降1.16个百分点。
三是社会保障逐步完善。按照“扩面、规范、夯实、完善”的思路,不断拓展社保范围,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养老、失业、医疗、生育、工伤保险五大险种全部纳入泰安市级统筹。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覆盖面逐步扩大,截止目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52.77万人参保,覆盖率达到70.36%;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320元,参合率达到100%;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5.9万人,覆盖率达到100%;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7万人,覆盖率达到100%。至2014年上半年,城市低保标准为年人均收入5040元,比2010年提高了61.54%;农村低保标准为年人均收入2400元,比2010年提高了84.62%。2011年以来财政用于城乡低保支出3.4亿元。
四是城市功能明显提升。2011年,新泰市被列为山东省10个发展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试点县市以来,按照高目标定位,高起点规划的要求,确立了建设生态宜居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先后实施了青云东部新区、南部新区以及新汶城区新都路城市发展轴等城市重点板块建设,全面铺开6平方公里的滨湖新区开发建设。全市先后启动路桥工程100余项,总长度460多公里,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达到26.14平方米,初步形成了快速便捷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2011年以来,新泰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55亿元。完成县乡公路建设159.4公里,“村村通”网化建设289.3公里,累计投资7.2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加投资4.07亿元。
点击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