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县中药材发展简介
一、历史悠久,种类繁多
县内有万顷山(红池坝川贝母)、关口山(大关山党参)、兰英寨(兰英肉独活)、鞋底山(猫儿贝黄莲)、林橦垭(猫儿背当归)五大天然药山。巫溪中药材早在《山海经》里就有记载。清末至民国时期,大宁厂便是川、陕、鄂边区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市场。以“大宁党参”为代表的道地巫溪中药材由此大量销往全国,并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地。巫溪素有“天然药海”之称,有地产中草药165科,559属,2900种,占全国药用物种总数(12080种)的24%,占重庆市药用物种总数(5823种)的一半。全国统一普查的363种药材中,有43%的药材种类出产于巫溪,巫溪道地中药材20余种。大宁党参、北岸黄连、款冬花、肉独活、厚朴、杜仲、黄柏、细辛、天麻、太白贝母、淫羊霍等药材享誉全国,远销海外。
二、资源丰富,历史辉煌
巫溪有40余种药用动植物被列为为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物种2种:红豆杉、水杉;国家二级保护物种16种,如珙桐、蓖子、三类杉、鹅掌楸、木瓜红等;国家三级保护物种24种,如头顶一颗珠、八角连、红豆树等。特有药用植物有味牛膝,其用途特殊,远销东南亚。巫溪的川贝母、西洋参、川牛膝、大宁党参、北岸连、款冬花、云木香等药材已列为国家名贵药材;华细辛、头顶一颗珠、天麻等药材已成为稀有濒危物种。巫溪中药材曾经在全国小有名气,1958年巫溪县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全国药材生产红旗县”奖旗。1960年,国家卫生部、农业部组织辽宁、内蒙古、山东、湖南、安徽、甘肃、北京、天津等省市的代表,在巫溪召开全国款冬花生产现场实习会,1982年、1992年两年被四川省评为“药材生产、收购先进单位”,1992年被国家中医药局评为“药材收购先进集体”。
三、措施有力,势头良好
2012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有力支持下,我办按照“突出重点、培育支柱、提高效益、促进增收”原则,抢抓机遇、增添举措,全县以大宁党参、太白贝母为主的中药材发展已初具规模,经济效益逐步显现。目前,我县在地中药材面积已达15万亩,产值预估1.5亿元,较2011年在地面积10万亩、产值0.96亿元相比,分别增长50%、56.2%。目前,我县在地中药材主要有党参、贝母、云木香等13个品种。其中,万亩以上的有4个品种,党参2.44万亩、云母香4.3万亩、桔梗1.29万亩、款冬花1.1万亩;5000至1万亩有2个品种,独活9584亩、金银花6500;1000至5000亩有6个品种,主要有栀子、白术、厚朴、黄朴、黄连、川乌。全县从事中药材种植的有28个乡镇、145个行政村、7600余农户。种植面积最大乡镇为中岗乡达2.45万亩,种植面积最大的村为中岗村达3000亩,种植面积最大的散户达2000亩。全县拥有各类中药材种源基地45个、面积0.96万亩,示范基地23个、面积3万亩,商品药材基地29个、面积4万亩,主要分布在文峰镇、中岗乡等18个乡镇36个行政村。2017年与太极集团签订订单种植协议,发展中药材10000亩,苍术3000亩、紫菀5000亩、前胡1500亩、金荞麦500亩,实行保价回收。
四、协作事项
巫溪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但存在销售难的问题,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是加速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关键。引进企业在巫溪建立中药材粗加工企业或者和巫溪实行订单中药材,保价回收。
下一篇:巫溪县马铃薯深加工项目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