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金经贸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金经贸 >> 正文内容

关于贯彻落实发改经贸〔2016〕567号文件加快棉花现代物流发展的实施意见

来源:省发改委经贸处 添加时间:2017/09/13


关于贯彻落实发改经贸〔2016〕567号文件加快棉花现代物流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市发展改革委、供销合作社、财政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局(农委)、国土资源局、人民银行(山东省)各市中心支行、分行营业部,质监局,济南铁路局各车务站段: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快棉花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经贸〔2016〕567号),建设布局合理、技术先进、高效顺畅的棉花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和服务体系,提高全省棉花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强棉花、纺织产业竞争力,现就加快棉花现代物流发展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认识

我省是棉花生产、进口和加工使用大省,棉花产量位居全国第二,棉花进口、消费和纺织服装出口位居全国第一,棉花产业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过多年的发展,我省已经形成从棉花种植、加工到仓储、流通、纺织服装较为完备的棉花产业体系。“十二五”期间,棉花物流信息化和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陆续改造提升了一批建设标准高、装卸作业和周转能力强的大型棉花专业仓库,棉花供应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一批专业从事棉花仓储物流的企业逐渐发展壮大,棉花现代物流开始起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省棉花物流一体化、专业化服务能力不强,标准化、信息化、组织化程度低,物流作业各环节衔接不畅,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加快发展棉花现代物流,对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促进棉花、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各地要把棉花物流作为现代物流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谋划,采取得力措施加以推进。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棉花现代物流业,应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顺应国际棉花物流业发展趋势,坚持以棉花主产区、主销区、港口集散地为依托,以第三方专业化棉花物流企业为主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改造提升仓储物流设施、建设信息平台、发展先进运输方式为重点,充分利用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成果,密切与金融、保险、期货市场等机构合作,补齐信息化、社会化、规模化短板,建立现代化的棉花物流体系,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增强我省棉花和纺织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既要发挥政府在布局、投资、政策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尊重企业的投资、建设、经营主体地位。

——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立足棉花生产和纺织用棉需要,以棉花主产区、主销区、进口棉港口等棉花集散地为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棉花专业化仓储物流中心(基地)。

——改扩建为主、新建为辅。重点改造、扩建现有棉花仓储物流设施,充分发挥其功能、提升现代化水平,适度控制新建棉花仓储设施,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集约节约利用土地。

——扶优扶强、规范发展。重点培育扶持第三方骨干棉花物流龙头企业,规范棉花仓储物流设施建设标准、信息系统技术方案、物流企业经营行为,促进棉花物流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建成一批规模化、现代化、专业化的棉花专业仓库,现代化、专业化仓储能力达到100万吨;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第三方棉花物流龙头企业,年周转能力30万吨以上第三方棉花物流企业达到5家;棉花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社会化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建立布局合理、技术先进、高效顺畅、安全有序的棉花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把我省建成全国重要的棉花物流中心(基地)。

三、科学规划布局

(四)重点布局建设三大棉花物流区域。我省棉花主产区及主销区主要集中菏泽、济宁、聊城、德州、潍坊、滨州、东营等市,棉花进口主要通过青岛港。要立足我省棉花生产、消费、进口和流通现状,重点布局建设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物流区域。东部棉花物流区域,主要包括青岛、潍坊等市,重点发展口岸物流和专业物流,着力满足省内外纺织企业对进口棉花需要;中部棉花物流区域,包括济南、淄博、东营、滨州等市,西部棉花物流区域,包括济宁、德州、聊城、菏泽等市,重点发展棉花现代物流,满足棉农销售、加工企业储棉和纺织企业用棉需要。

四、加强棉花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五)改造扩建棉花仓储设施。立足省内棉花需求总量相对稳定的发展趋势,棉花仓储设施以改扩建、提升功能为主,重点支持规模较大、具备铁路专用线、信息系统基础较好的现有棉花仓储企业改造建设消防设备、信息系统、专业装卸设施。中部、西部两大区域作为棉花主产区和主销区,主要改造建设以仓储、中转功能为主的专业仓储设施;东部区域作为进口棉主要集散地,以黄岛为中心,主要改造建设以保税、中转功能为主的专业仓储设施,提升仓储规模化、信息化、现代化水平。

(六)加强棉花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建设。在重点棉花物流区域,依托专业运输公司和物流企业规划建设或改造一批具有多式联运功能的棉花物流基础设施,加强铁路站点、港口棉花中转站、甩挂场站、疏港公路以及集装箱货场建设,提升物流服务能力。支持棉花物流企业参加棉花集装箱运输试点,进行集装箱收纳和发运基础设施改造,增加集装箱装卸设备。

五、提升棉花物流社会化、专业化水平

(七)加快发展第三方棉花物流。引导棉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重组、协作联盟等方式,整合棉花资源和棉花物流设施,发展壮大一批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棉花物流企业,提高规模化、专业化、网络化发展水平,打造山东棉花物流品牌。鼓励棉花物流企业与全国棉花期货市场、棉花交易市场、金融机构合作,开展物流金融服务,通过棉花仓单质押等方式拓展服务对象和业务范围,推进棉花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促进传统棉花物流方式向第三方物流方式转变,棉花物流企业由服务省内为主向服务全国转变。

(八)探索推进棉花现代物流一体化建设。搭建适应现代棉花产业发展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农民成立棉花生产合作社,提高棉花种植组织化程度;鼓励棉花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骨干加工企业;鼓励传统棉花仓储企业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完善服务功能,拓展业务领域,开展专业化的纺织配棉服务;开展海关、商检、货代、保险、保税等一体化服务,探索不同运输方式在运载工具、票证单据、物流信息等方面的衔接,实现新疆棉到省内铁公联运、进口棉到省内海公联运的无缝对接。

六、推进棉花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

(九)推进棉花物流信息化建设。引导棉花物流企业综合运用北斗导航、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加强仓储管理、库存控制、运输管理、交易管理、质量追溯、精准配棉、棉仓信息化标识等企业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鼓励骨干企业或行业协会建设省级和区域性智能棉花物流信息平台,实现货源、需求、车源和物流服务等资源共享,开展网上超市、电子撮合等交易,推进棉花交易和物流的信息化、网络化;加强农业、供销、工商、质监、海关、银行、保险等服务监管平台建设,提升监管和服务水平。完善不同信息平台数据交换标准体系,促进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构建信息采集、库存监管、物流配送、货权登记、质量追溯、诚信管理等为一体的棉花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十)加强棉花物流标准化建设。提升棉花加工、检验、包装、运输、仓储、装卸、配送等环节标准化水平,为促进棉花物流的现代化尤其是信息化奠定扎实基础。鼓励骨干棉花物流企业积极参与棉花物流标准化建设和技术装备研发。加大棉花物流标准推广力度,引导棉花物流企业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作业。完善棉花加工技术标准,提高棉花加工质量。加强棉花公证检验能力建设,增强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结果的权威性、认可度。

七、完善支持保障措施

(十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切实落实土地使用税减半等支持物流业发展的相关税收政策,对符合规划要求的棉花物流设施建设项目,加快用地供应审批。国家专项建设基金、中央预算内和省预算内补助资金等,优先扶持三大棉花物流区域内大型第三方棉花物流企业,进行信息化、标准化、多式联运基础设施等建设。金融机构要加大信贷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和上市,通过多种方式拓宽棉花物流企业融资渠道。

(十二)加强组织协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棉花物流行业的指导、管理、服务,引导棉花物流企业积极参与全省棉花现代物流发展、切实发挥主体作用,确保有关政策落实到位,及时解决棉花现代物流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行业协会要发挥在数据统计、技术推广、标准制定与职业培训等方面的作用,强化行业自律和诚信体系建设,加强行业监测和预警预测,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点击附件下载>>
?